科技创新 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半岛app

2023-08-02 05:20:5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app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有效地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向“吃得好”跨越。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从粮食安全大视野进行战略与科技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屋建瓴地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新理论。通过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我国已实现粮食连续16年丰收,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历史新突破。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5公斤左右,大幅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谷物安全标准线,基本满足数量需求,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面临着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升级,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新跨越阶段,老百姓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需要从“大食物观”角度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针对产业发展方向半岛app,大力培育优质专用品种,配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三大主粮、主要食用油作物以及特色杂粮的优质化、专用化率,密切与产后加工和市场供应的联系,形成稳定、合理的产业链,不断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只有坚持立足国内,把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粮食安全必须得到绝对保障,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得到提升,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推动量与质协同发展半岛app。

  促进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我国在不同时期部署了一系列科技任务,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三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主要农作物育种、粮食丰产增收、减肥减药增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等一系列与粮食有效供给相关的重点专项。培育了一大批支撑更新换代的重大新品种,创新了一大批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技术,形成了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协同提升的技术模式。粮食生产要素融合创新水平大大提升,新品种选育、地力建设、灾害防控成果突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粮食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提高到96%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

  推进优质化和多元化需求。随着作物生产能力与水平提升,我国越来越重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科技领域特别重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技术研发,食味和营养功能食品不断开发,专用特用品种不断推新。以创新驱动优质化和多元化的协同发展,正在着力解决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问题,尤其是粮食产品的“优质化、专用化”低,粮食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粮食生产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强化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平衡。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需求相比半岛app,总体仍将处于紧平衡维持状态,必须坚持国内生产为主体、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的思路。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供求结构性矛盾,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方向,完善作物品种结构,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境外粮油生产拓展力度,尤其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粮油生产合作。进一步强化国内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生产,不断提升重点区域粮食生产能力。

  注重各类作物协同生产半岛app。在保障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作物安全生产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优质化与专用化生产,特别是加强油料与经济作物有效供给的合理布局与生产,提升食用油自给率,尽快改变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从作物品种布局上,适当调整增加油料作物的生产面积,合理布局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

  加速作物生产转型升级。利用科技创新加速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优质专用化,提高粮食生产光热水肥等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投入利用效率,降低农田污染。提高粮食生产劳动者技术素养、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物生产转型升级,保障粮食产业发展可持续性。

  不断提升现代粮食产业发展能力。强化“面向生产过程、面向产业发展”观念,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出发,将粮食生产以丰产为主要目标向丰产、提质、增效、绿色转变,突出“精简规模化、优质品牌化、资源高效化、生态绿色化和智慧精准化”技术发展,实现粮食生产融入粮食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中国科学院的党员科学家更加注重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科技创新实践,并且更加自觉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回应时代召唤。

  “三北”工程建设已顺利完成前五期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甘肃省政府签署《甘肃省人民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黄河流域(甘肃—宁夏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7月29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杜苏芮”在华北到黄淮一带的停留时间会增长,导致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

  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29日发表了中外联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快速射电暴(FRB)爆发现象与射电脉冲星辐射可能存在物理机制上的不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邓正宾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者,成功开发出钛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超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地幔来源火成岩的钛同位素记录,揭示地球地幔运转模式是呈阶段性演变的,现代板块构造体制下接近全地幔对流的模式只是地球演化近期的过渡状态。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

  在水稻花粉中,有两个神奇的基因,一个被喻作“破坏者”,另一个则是“守卫者”。两者的功能顾名思义:“破坏者”对所有花粉产生伤害作用,引起花粉的败育;而“守卫者”阻止“破坏者”的伤害作用,因此只有那些遗传了该基因的花粉,因受到保护而能正常发育。

  全球老虎日丨看虎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荣见证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伞护效应”

  在占地约1.41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令人着迷的物种它们居于食物链顶端,是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的标志

  外形酷似“古蜀之眼”的三星堆新馆是目前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

  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专家的研究结果,加拿大此次林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10亿吨。加拿大研究人员也为林火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感到担忧。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这几天,“地表最强开学典礼”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网友们关注的开学典礼,正是位于吉林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举办的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

  用吹气球解释宇宙膨胀、用动画说明双缝干涉实验、在镜子前演示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各大视频平台,许多极具趣味性的科普引人关注,让不少网友感叹:“原来科学这么有趣!”

  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沙窝萝卜的生长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太大了,气象部门近年来的服务越做越准、越做越细,成为田间管理的重要依据。”郭芝振说。

  深耕中国:新经济周期下的新答案——专访巴可执行副总裁、中国董事总经理王红波

  近日,InfoComm China 2023在京举行,全球最先进的专业视听和变革性技术、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汇聚一堂。

  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6.5%,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半岛app,折射数字技术赋能实体产业步伐加快。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