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app小吃 - 海报新闻

2023-07-03 23:13: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app所谓“小吃”,就是具有特定地方风格的一类食品。其特点是就地取材,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

  小吃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特色,是游子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因当地风俗而异,特色鲜明,风味独特。

  小吃自古有之。《镜花缘》第十二回写到小吃:“酒过一二巡,则上小盘小碗,其名南唤‘小吃’,北呼‘热炒’。”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记载:“小东门街多食肆,有熟羊肉店……先以羊肉杂碎饲客,谓之小吃,然后进羊肉羹饭。”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介绍:“景兰江叫了一卖一钱二分银子的杂脍,两碟小吃。那小吃一样是炒肉皮,一样就是黄豆芽。”

  清末举人徐珂所编《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中国最先出现的四大小吃:始于明洪武年间的南京夫子庙秦淮小吃、始于明永乐年间的上海城隍庙小吃、始于明弘治年间的苏州玄妙观小吃和始于清乾隆六年的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被称为中国四大小吃。这些小吃群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小吃,同时又各具特色。六百多年过去,这些小吃群依然存在,依旧红火。

  小吃,吃的是丰富多样。《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样描写:“三汤十菜,添案小吃,顷刻间,摆满了桌子。”“宾主共是五位,酒后饭,饭后酒,直吃到红日衔山”。五个人吃十几个小菜,可见花样繁多。

  南京夫子庙小吃群位于繁荣的秦淮河畔,出了名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油炸干、豆腐脑、乌龟子、酥烧饼、包子、拉面、压面、薄饼、春卷、烧饼、菜包、葱油饼、豆腐涝、牛肉汤、汤面饺、蟹黄面、长鱼面、酥油烧饼、甜豆沙包、鸡面干丝、小笼包饺、千层油糕、牛肉锅贴、五香卤干、五香茶叶蛋、糖粥藕,多种浇头的各式汤面、配套装笼的什色点心。来到小吃城,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知道吃什么才好。

  苏州小吃同样丰富多彩。廖排骨的五香排骨、升美斋的鸡鸭血汤、小有天的藕粉圆子和炸酥豆糖粥、观振兴面馆的各种苏式面条、净素菜包子等等。还有供人们茶余酒后闲吃的盐金花菜、腌黄连头、去皮油氽果玉、油氽黄豆、油氽臭豆腐、油氽粢饭糕、油、酱螺蛳、烘山芋等等,均是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小吃,与苏州园林一样精致。

  小吃,吃的是地方特色。八十年代从中央电视台春晚看朱时茂和陈老二演小品《新疆羊肉串》,馋得流口水。后来到了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羊肉串。一块块切好的羊肉,个头儿愣大,就像“算盘珠”,炭火一烤,撒上孜然和辣椒面,又香又嫩,果然名不虚传。贵州酸菜鱼,不放醋,照样酸。到了贵阳,必须要去吃一顿,而且一定要去“凯里老店”。到了陕西西安,自然要吃“老杨家羊肉泡馍”,那是天下一绝,还有“饺子宴”,一上就是五十种。成都的麻辣烫半岛app,重庆的泉水鸡,杭州的西湖醋鱼,济南的九转大肠,兰州的拉面,扬州的狮子头,哈尔滨的大锅子,太原的西北莜面,呼和浩特的酱大骨,都是特色鲜明,只要吃一次,一辈子忘不了。

  至于徽州小吃,因为黄山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半岛app,雨量较多、气候湿润,物产特别丰富。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料的独到之处。臭鳜鱼、毛豆腐、黄山河螺、腌鲜鳜鱼、黄山炖鸽、屯溪醉蟹、火腿炖甲鱼、宏谭豆腐乳等等,不下上百种。到了八朝古都河南开封,从古至今最有名的是“第一楼包子”,皮薄馅鲜,爽滑细腻,配上老陈醋,那是一个鲜。

  小吃,吃的是特色文化。现代人吃小吃,除了可以解馋,重要的是藉此了解当地风情。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著名小吃就有鲜明的江南和城市特色。南翔馒头店的南翔小笼,满园春的百果酒酿圆子、八宝饭、甜酒酿,湖滨点心店的重油酥饼,绿波廊餐厅的枣泥酥饼、三丝眉毛酥。还有生煎馒头、香嫩咖喱肉串、三鲜小馄饨、蟹壳黄、面筋百叶、汤包、白斩三黄鸡。特点是:鲜活生猛、以鲜为特色,夏季清淡、冬春香浓、特别精细,一日三餐有汤水,海纳百川、荟萃全国,以其自身的存在见证着沧海桑田。

  延续至今的北京小吃已经流传有近千年的历史。炒肝、豆汁、焦圈、爆肚、茶汤、驴打滚、豌豆黄、艾窝窝、炸灌肠、它似蜜、萨其马、一品酥脆煎饼、白水羊头、干锅鸭头……经营小吃的基本都是家族单传,各有独特的风味,字号也是食品加姓的命名方式,例如爆肚冯、羊头马、年糕杨、奶酪魏等等。

  到了陕西西安,那肉夹馍、biangbiang面、羊肉泡馍、陕西凉皮、肉丸胡辣汤、灌汤包、千层油酥饼、金线油塔、荞面饸饹、锅盔、臊子面、泡泡油糕和西安镜糕,自然就充满了黄土高坡和西北风的味道。

  小吃,吃的是特殊氛围。八十年代到北京沙滩吃小吃,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条街,几千人,摩肩擦踵,人声鼎沸。端着碗就在路边的小摊儿边上吃。吃完一个摊儿,擦擦嘴半岛app,转转找一个摊儿再吃,连吃三个摊儿,真过瘾。有摊主可着嗓子高喊“砸碎儿”!那是卤煮的大碗“猪下货”。在我的老家山东寿光,这“杂碎”可是骂人的话,在这天子脚下能听到这样的叫喊,感到格外亲切。

  如果夏天到了青岛,晚上的小吃一定是“喝啤酒、吃蛤蜊”,啤酒一定是当天生产的、用塑料袋装着,两只手提着。蛤蜊一定是红岛的,又肥又大。你大可以穿拖鞋,光膀子,大声喧哗,没人笑话。一句话,吃小吃,就像闲暇时候逛农贸市场,不用西服革履,不用“吊着墨线说话”,可以无拘无束、尽情潇洒。

  小吃,吃的是经济实惠。因为小吃大都就地取材,房屋装修简单,也不设什么雅间包间,成本自然就低,所以半岛app,小吃普遍价格便宜。八十年代的山东潍坊,一个肉火烧两毛钱,一卷单饼哑巴辣椒一毛钱,一碗肉丸子面条或者鸡鸭和乐一块钱。九十年代,菏泽的单县羊肉汤,小碗五元,大碗十元,一斤徐家羊肉十五块钱。就是今天的济南,小吃仍然便宜。三五个人,炒三五个菜,一个菜便宜的十块八块,贵的也就是二三十块,一餐下来,平均每人二三十块钱,普通百姓也消费得起。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特色小吃已经成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小吃群。很多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兴小吃,名气已经超过了原先的小吃。如成都的锦里小吃、福建的沙县小吃、北京的王府井小吃等等,与原来的小吃一起成就了今天中国的饮食文化。如何让这种文化健康发展,就成了值得关注的事情。

  小吃贵在小,不能盲目做大。夫妻两人,租一间房子,开一个小店,三五张桌子,小巧但是玲珑,一天赚个几百块,耽误不了照顾老人、接送孩子上学,其乐融融。小,本身就是优势,就是特色,完全没有必要让人家做大做强。

  其实,做企业,大了不一定强,小了也不一定少赚钱。关键是要有产品,要有市场,要坚持数年,招牌不倒。就像酿酒,你尽可以做大企业、大品牌,一年销售几百亿。我就做一个小酒庄,一年就酿几百吨酒。不花巨资做广告,也不开新闻发布会,就靠老客户,靠口口相传,靠稳定的产品质量,靠相对固定的周边市场,产品名气和人均税收、利润、职工工资一点也不少。

  这几年,有些颇有名气的企业,突然出问题,甚至破产清算,就是因为盲目扩张,负债率太高,一笔钱到期还不上,弄得灰头土脸,政府也救不了。这些教训值得“小吃”借鉴。

  一个店是这样,一个品牌也是如此。能不能做到全国去,能不能县县都有门店,得由市场说了算,得由开店的百姓自己决定。中国天广地阔,人文风情各有千秋,干什么都不能一鞭赶、一刀切。官员想的是政绩,想的是轰动效应,老百姓自然想的是如何赚钱。管得多了不一定发展快,啥也不管很可能就发展得好。

  小吃贵在老,不能盲目创新。顾客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喝的就是你那一锅老汤,吃的就是你的传统口味,你变了,肯定让人家大失所望。

  德国有一家企业专门做一只饭锅,一做就是百年,成了全球著名品牌。日本东京有一家面馆,几代传承,就这一碗家传的面,原料不变,工艺不变,口味不变,而且一天就固定做这些碗,来晚了没有,外国总统来了也是这样。没有提前预约,对不起,请明天再来。

  小吃贵在特,不能盲目统一。政府出面,请大公司加盟,在中心城市建立“中央厨房”半岛app,统一采购,统一标准,统一加工,为千万分散的小吃店统一配送原材料或半成品,目的是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初心可敬,但效果如何,还需市场检验。小吃贵在就地取材,贵在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宜统则统,亦分则分,充分尊重店主意愿,不能拉郎配。政府的职能是创造环境,不要过多关心企业内部的事情。相信群众的智慧,他们的信息最灵。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老百姓一定会创造创新出更大的辉煌。

  小吃贵在廉,不能盲目提高。价廉物美,薄利多销,是小吃的生命,唯有如此,才有竞争力。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报道山东临邑一位农民兄弟专卖“三元钱一碗面”,坚持十年不涨价,在全国引起轰动,福建的旅游者不远千里,慕名前来吃面。笔者居住小区附近的“三江源拉面”,一直是8块钱一碗,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反观有的小吃,一旦出名,立即提价,几年下来,价格翻了几番,小吃变成了“大吃”,直让人望而却步,“黄瓜打锣一锤子买卖”,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期盼所有的小吃越来越火,经久不衰。祝愿所有的小吃店主勤劳致富,岁岁平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