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app把早点小吃做成“非遗”美食

2023-08-30 19:45: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app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但你知道吗,在南京都市圈城市中,常吃的一些早点小吃竟然有非遗美食。种类繁多的早点,滋味也丰富多样,让我们品尝一下南京周边早点里的非遗味道吧!

  “碧水扬波古运漕,长街石板话风骚。闲舟野渡无人问,南北虹桥客似潮。”在马鞍山含山县,有一个因运漕而兴的千年古镇——运漕镇。贸易兴盛、市井繁华的运漕镇有独特的美食文化,其中的运漕早点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运漕早点有小笼包、炒面皮、拌干丝、煮干丝、蛋锅贴、烧卖等多个品种。早点店也有数家,其中最知名的要数位于古镇一处三岔路口的鲍义兴半岛app。鲍义兴早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如今已是安徽省级非遗项目。

  热气腾腾的煮干丝、汤汁饱满的汤包、金黄香脆的蛋锅贴,这是鲍义兴的经典早餐。“早点手艺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凌晨三点我们就开始准备早点半岛app,每一样都是新鲜食材,当日现做,都卖得很好。”鲍义兴的员工介绍说。

  运漕镇始于东晋,绵延发展,至今已1700余年,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商贸集散地。明初,徽商的涌入、商贸的繁荣带来了餐饮业的兴旺,鲍义兴早点成为运漕镇独具特色的美食。鲍义兴早点始于1736年,由徽州人鲍绍义创办。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八方来客半岛app,不少名人都曾在此品茗用餐。

  “松针蟹黄汤包”在芜湖汤包中独树一帜。最初,是采用松树的松针作为蒸汤包时放的“秘料”,使得汤包在散发阵阵肉馅和蟹黄香味的同时,不过于油腻。若隐若现之间,被一丝清香勾住,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样的“小配方”在当时是秘而不宣的,所以久而久之几近失传。

  芜湖的“四季春”第四代传承人张东昌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在老一辈四季春匠人的指引下,把当年的“小配方”又重新发掘出来。2017年,四季春“松针蟹黄汤包”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季春”起初就是一家小面馆,主要经营面条、汤包、馒头之类的堂食点心。在100多年的时光里,四季春的每一代传承人都秉持初心,用心做好每一份餐品。如今,四季春在芜湖家喻户晓,一些特色美食深受食客喜爱,除了松针蟹黄汤包,荷香烧卖、正福斋方糕也被列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松针蟹黄汤包的制作技艺一样,荷香烧卖、正福斋方糕也需要历经食材的甄选、加工和大厨的巧手制作。荷香烧卖是以荷叶为辅材的特色小吃,在传统烧卖的基础上,采用江南水乡普遍生长的荷叶为辅材取代面皮半岛app,包裹以糯米为主料的肉馅制作而成。荷叶在采摘半岛app、晾晒、脱水保存上都颇有讲究。

  无论在哪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烧饼是最常见的早餐品种,深受大众的喜欢。烧饼看起来大同小异,制作起来却暗藏着师傅们的独家秘诀。在扬州仪征的陈集古镇上,有一款“陈集大椒盐”烧饼,偏偏做成了市级非遗。

  大椒盐,是烧饼在陈集独有的名字,因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得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品尝。一块大椒盐就有200多克,是市面上常见烧饼的两倍。大椒盐烧饼是没有甜口的,只有一种味道。据称配上当地的绿杨春茶,嚼一口饼,喝一口茶,茶香和饼香相得益彰,更具风味。

  大椒盐也叫擦酥烧饼,清朝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九》中提到扬州茶肆“以酥儿烧饼见称于市”,制作历史悠久。制作师傅高永进是从父亲那里接过的手艺,一天能卖到200个左右。

  大椒盐表层是粘满芝麻的薄薄面壳,焦黄油亮;内层是紧密相叠的重重擦酥,层次分明;底层是贴壁烤熟的硬硬面皮,又干又脆。一口咬下去,焦脆、酥软、醇厚,还有一定的嚼劲,风味独特。据说,大椒盐的出彩之处正是里面的擦酥,将油和面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起来,再放入少量的椒盐即可做成油酥。做饼过程中,面皮折擀次数越多,烧饼内的层数就越多,越绵酥可口。

  对许多镇江人来说,美好的一天从一碗锅盖面开始。据不完全统计,仅镇江范围内就有锅盖面店3800余家,加盟店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国外也有连锁店的身影,数量多达6万家。

  “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是对锅盖面特色的高度概括。锅盖面汤呈琥珀色,面条淡黄色,弥漫多种调味料形成的特有香气,口感柔软爽滑,有筋道。

  邵顺兴锅盖面第八代传人尹焱表示,做出一碗好锅盖面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揉出的面团要手光、面光、盆光,跳面时要把面团“跳”成薄薄的面皮,擀面时要把面团擀薄、擀透。

  目前,镇江锅盖面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镇江的锅盖面也逐步走向标准化、产业化。今年2月,《镇江锅盖面制作规程》地方标准发布,目前已申报省级标准。镇江市锅盖面行业协会会长刘斌还透露,《锅盖面保护条例》有望明年颁布实施,这些对镇江锅盖面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以及市场扩大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搜索